充电联盟 | 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及重点方向分析

2023-09-20
9月6日-7日,深圳会展中心举办2023 第四届中国国际充换电运营商大会,中国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副秘书长仝宗旗,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及重点方向分析》,仝副秘书长对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现状及重点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参加一年一次在深圳的论坛,其实6月份在上海也分享过一些内容,这次主要是针对一些重点问题尤其是今年以来行业比较关注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和分析。

第一部分是行业的现状,估计大部分人也知道了,到6月底的数据,公安部最新报的数据达到了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突破了1200万辆,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产销量数据渗透率超过了30%。

对于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来讲一直持续是非常快速的增长趋势,截止到7月保有量接近700万台,这个月的数据发布会在下周一(11号)会有最新的数据发布。截至7月增已达到2021年全年增量的1.8倍,今年我预计增量会远远超过去年的增量。

从近4年公共充电的基础设施新增情况来看,大功率化的充电趋势基本显现,尤其是180kW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桩增长非常快的,4年占比提升了10%。


换电站现在发展也非常迅速,截至7月,换电站保有量突破了2675座,超过2022年的1.3倍。从我们统计的企业范围上,以前大家关注公众号的数据可以看到,乘用车数据之前是蔚来汽车和奥动,上个月开始新增了吉利的易易互联,后续会逐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统计范围。


我们看到很多OEM的车企开发换电车型,据我了解有16、17家车用车车企包括To  B和To  C,有一些是已经量产,有一些是在开发中的换电车型。包括传统的能源企业,大家看到不管是中石油还是中石化,国内几桶油其实在加油站内和加油站外都开始布局自己的充换电,包括换电站相关的建设和运营。我们也联合了生态的合作伙伴,包括中石油、上汽和宁德时代在上海成立了捷能智电等等相关的布局换电领域的企业。

同时也可以看到重卡换电推进速度更快,因为它的场景,去年的3号文中也提到,重卡换电场景现在国家比较支持和推荐的是岛短的场景,比如说港口、物流园区、码头、渣土车、煤矿、钢厂等等,这些每天出行在200公里左右,不太远的距离,甚至不会出城市的车辆在推进重卡换电,其中国电投、吉利阳光铭岛换电比例超过了重卡换电站比例的90%。


从整个行业来看,商业模式不断演进,参与主体从传统的运营商,以往都是国网、南网以及民营的基业,除了这些企业外现在有更多的跨界的企业也进场了,包括我们刚才说的传统能源企业房地产商,停车场的产权单位或者是运营方,以及大量的车企进入到充电运营领域布局品牌的充电站。


市场领域也可以看到逐渐细分,尤其是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上,私家车的比例越来越高之后,看到不同类型的车辆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客车,私家车等等,不同类型的车辆的出行场景和充电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是越来越细化。


对于运营商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到,传统的服务模式逐渐分成代运营分成模式大数据价值挖掘模式,包括站点增值模式的拓展。
政策层面尤其是今年的政策,这是刚才提到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十部委去年发布的53号文,这个文件是进入到十四五期间以来对于充电基础设施来讲是非常有引导性和纲领性、指导性的政策文件,这里面提到了社区充电,包括充换电的技术保障以及配电网、安全、质量检查等等,从很多的角度我觉得写得相对比较详细。

今年2月3日,工信部等八部委也共同发布了《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这里面的目标是说,涵盖的车型除了私家车以外的所有车型,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客车、环卫车等等,也包括了轻中重卡,到底这里面哪些车型选择充电,哪些选择换电,我觉得是基业和地方政府的规划。

目标上来看,2023年的公共领域新能源保有量大概在20%,2025年达到80%,其中车和桩的增量比要达到1:1,增量比的理解是说充电桩按照60kW折算,比如说120kW双枪可能是数是2,换电站按照50kW折算,所以有一定的折着。2月份发布完政策文件之后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积极申报试点工作,也已经开始推进公共领域电动化车辆的更新迭代,包括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里面也提到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现在交通部发布的目标是车位不低于10%建充电桩,现在根据联盟统计数据看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应该有83万个停车位,目前有充电服务的停车位是2万,按照规划是有8万个充电桩停车位,现在有6万的差距,量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充电桩功率是更大的,这是目前看到的一个趋势。


今年以来看到充电基础设施的领域确实是受到了国家领导人非常高度的关注,包括政治局会议和5月5日的国常会,习总书记和李强总理专门针对充电基础设施进行了非常多的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建设领域,5月5日的国常会提到之后,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据也发布了具体的545号文件,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在乡村如何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指导性文件。
最重要的政策是国办发[2023年]19号文,我们是根据73号文由国务院成立的组织,时隔8年之后国办又发了一个《关于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是持续到2030年,它是规划到2030年,提到了从去年53号文的基础上更新并写得更清晰一些,目前国办出了这个文件之后,后续还会有N个文件,由各个部委,不管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交通部、住建部、商务部等等会从自己负责的领域出台根据国办19号出台更细化的文件。

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体系。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我个人认为已经比较完善,现在的任务是让国家级的纲领性的指导文件更加落地,对于省一级、市一级的地方政府来讲,尽快出台当地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包括财政补贴的政策。


重点问题我会分析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进入到7月份以来,大家都在谈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充电的费用上涨了,尤其是上海、郑州等地方,上涨的幅度还非常高。这地面的情况就不详细说了,大家应该有所了解。


从上涨原因有4方面的原因:1.夏季用电高峰之后本身电费就会上涨,本来每年会在这个阶段进行上涨;2.部分地区调整了峰值电价,尤其是增加了尖峰时段,原来中午12点到下午14点,这个时间段调整为尖峰时段,原来可能是平价时段,正好是很多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交班时间,或者是中午休息时间和充电的时间,这个时间段我们看到上海尖峰和平谷的差距最大达到了一度电是1.89元,光电费的价差就达到这么多,这是导致进入到7月份以来普遍感受到电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其实只是阶梯性的,比如说到8月份、9月份就会恢复正常。其实这个尖谷电价从去年就已经实行过一次了,去年12月份疫情刚放开,大家都阳了在家憋着感受不出来,今年进入到7、8月份之后感受比较大的。3.大工业和工商业合并之后会影响充电站价格,《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是今年6月1日起执行,这里面就会对电价有一些相关的政策要求。4.充电站行业普遍讲是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地区运营商在调整服务费,我个人觉得是恢复到一个相对比较正常的服务费区间,以前部分地区都在打价格战现在上浮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全国的充电服务费平均来讲大概是一度电4毛钱左右,当然有一些地方更高,有一些地方更低。


针对这次7、8月份电价上涨的措施我们提出三条建议:


一、加强天性电价价值宣传,适应电价市场化波动,各个地方的电力部门和运营企业向车主宣传国家电力政策相关的浮动,让大家有所了解。

二、完善充电服务费价格的标准,增强市场化、透明性。服务费很多城市其实政府已经取消了限高价,但是还有一部分的政府还有限高价,也有一些政府在限低价。不管服务费是什么价格的政策一定要完全市场化、透明化,因为有很多车主是不了解的,尤其是对于充电场站要明码标价,常态化监管,很多充电站的厂商的价格在什么时间段是多少服务费也要明码标价标记出来,消除车主的疑虑。

第二个热点问题也是今年大家反复提到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下乡。今年6月份在江苏无锡会展区是第一站,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按照工信部的布局要求,充电桩下乡也纳入到了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一部分,我们也看到安徽省内县级以下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下乡”给大家统一一个认识,它不是乡村,而是县、乡、镇、村都是新能源下乡。像浙江、河南、河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等分列2-10位。县级以下公共桩的总数占比全国公共桩总数的9.45%,从数量来看还是非常少。公用桩总数占到全国公用桩总数的9.65%,专用桩的总数占到总数的8.84%,直流桩总数占到全国直流桩总数的11.67%,交流桩占到7.79%,我们看到县、乡、镇、村这个范围内的充电基础设施量还是非常少的,当然新能源车在这些区域的保有量也是非常少的。

大家也聊到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工信部要把第一站放在江苏的无锡,无锡应该是GDP在全国排名前几的城市,但是在它的开发区、比较偏远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充电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不光是四、五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充电基础设施是相对不足的。


针对新能源汽车下乡也提出了几点建议,最主要有几个问题,土地、电力和人的问题,推荐地方政府要推进县级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规划,推动解决土地、电力问题,鼓励有的企业和当地的职高院校等合作培养充电专业运维人员,鼓励在乡村探索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应用,在乡村的土地性质都是集体所有制土地或者是宅基地,对于运营企业来讲,进入这个领域土地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一环。电力就更是了,对于乡村的电力基础设施像是新对比较薄弱的,今年看到国网、南网针对乡村电力基础设施进行摸牌,对薄弱的地方进行增容和扩容。乡村怎么由运营商来建,因为大家印象中是大家有自己的农家院,随着绿色乡村、民宿以及旅游景点的铺建,乡村在党群服务社、村委会及一些供销社、邮政、储蓄所等等建一些公共充电桩,而且可以看到有一些有条件的县级政府以及乡政府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二是鼓励第三方平台企业建立局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平台,把县域内的充电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互通,通过市场化运营建立高效可靠的智慧充电服务网络,提高对县级充电用户的服务。


第三个问题是社区充电的现状,社区充电尤其是一两年以来问题越来越突出,刚才提到私家车的比例上升之后,今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在900-1000万辆,超过70-80%是私家车,对于车主最方便充电的地方就是家里充电,包括首都北京也在一些小区安装充电桩,包括燃油车主和新能源车主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截至7月份联盟上报的数据来看,500多万辆的私人充电桩配件情况,没有配建成功的原因是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


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从建桩难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般物业会说扩容难,现在存量的小区容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私人车主建桩的需求。
第二个是停车位不足,因为很多家庭的电动汽车的第一辆是燃油车,第二辆增购的机动车没有停车位。
第三是安全责任与收益不对等,对于物业来讲如果承担责任没有收益是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很多时候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针对社区充电的场景,如何让物业更积极地参与进来有很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物业和业主之间的协调也是很难的。

这里面预计到2025年我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现在看这个数比较保守,2025年私人充电桩超过700万台的建设需求,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统建统管(服);二是私桩共享;三是小区配备公共充电桩;四是建设储充一体桩。这四点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商业模式的探讨。

最后一个议题也是现在比较热闹的第三方平台,我们比较鼓励第三方充电服务互联互通的平台加入,协助解决用户充电中的痛点,我们泛指不持有充电桩的资产,聚合主机厂、运营商等投建的充电桩运服务,国办1号文在推荐省市级平台和地方政府平台要进行互联互通,包括海南省也在打造充电一张网,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进场做当地或者是局部区域的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平台对于提升用户充电服务使用的便捷性有一定的帮助。二是降低用户充电服务使用壁垒,更好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三是加速行业更多是局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形成局部地区的一张网,我在各种场合一直在提形成局部一张网就可以了,因为新能源车主很少全国各个省市都要去,更多是城市群、城际间的同行,四是避免充电桩基建投资过度,引导企业适度的超前投建。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6点发展建议:


1.围绕需求,构建分领域、按场景,充换结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从比价格向比服务转变随着私家车主的比例越来越高之后,以后运营商也好,不管是车企还是民营企业或者央企和国资背景的企业都要比服务,大家对于充电需求不一样,对于充电希望提供的服务也是不一样的,我调研时看到针对豪华车主提供的充电站服务费达到3元/度电,但是很多车主认为是无感的,因为他们认为是非常纵享性的服务,其实不用限高价。
2.提升充换电设施运维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监管做到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3.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充电场站光储充一体化建设,提高充电服务清洁度和经济性。
4.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能源补给一张网,鼓励主机厂之间,充电运营商之间实现充电服务设施互联互通。
5.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提高充换电设施网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公共充电领域向大功率充电、智能化方向发展。
6.多业态融合共建,创新商业模式。因为充换电基础设施是一个生态,更多需要多方合作去共赢,而不是互相竞争,这个市场太大了,现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是1600万辆,中国燃油车的保有量3.2亿辆,随着保有量到2025年3000万辆,2030年8000万辆到1亿辆时,市场空间的增速是非常快的,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越来越细化,我们这个企业以后要布局全场景、全领域的覆盖,如果你只是做社区充电、高速或者是其他的场景充电的企业,更多要把你所深耕的环节和所覆盖的目标车主做更好的服务。


这是以上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信息:B型漏电、B型剩余电流、IC-CPD、A+6漏电、A+6剩余电流、MC00、Type B、欧标漏保、美标漏保、板载漏电